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今日开幕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 观焦点
来源:河南手机报     时间:2023-05-12 19:02:10

河南手机报记者 王文洁 实习生 郑钰川

5月12日上午,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河南郑州隆重开幕。来自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多家国内文博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共同谋划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思路新发展。


(资料图)

本届论坛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这一主题,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着重汇报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考古新发现,探讨其背景、契机及其演进规律,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系统地、深入地、全面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旨在阐明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理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关键所在,认识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天下文明”体系的核心线索,复原我国古代文明历史,进而探讨世界文明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对中华文明的多重阐释,力求将中国文明探源研究引向深入。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星灿主持。

任伟:河南考古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在开幕式上列举了河南考古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不断取得的新成果。近年来,河南考古工作者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为基础,以“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两个“考古中国”项目为抓手,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与全国其他地区的诸多考古成果交相辉映,共同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时空节点。

任伟表示,下一步,河南将加快推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持续推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两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策划实施文明起源阶段研究和商文化研究项目,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向深入,努力形成一批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贡献河南力量。

王巍:中华文明的基石在郑州“天地之中”奠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在华夏历史文明起源发展中,以郑州为中心的嵩山地区孕育了连绵不断、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郑州地区考古重大发现层出不穷,如新郑裴李岗遗址、郑州商城、郑韩故城,以及近年来获得十大考古发现的唐户遗址、东赵遗址、望京楼遗址、双槐树遗址等,这些重要考古发现不断更新我们对中华早期文明的原有认识,为重构中国上古史,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书写了中国考古史的灿烂篇章。

在王巍看来,当下中国考古学真正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对于每个考古人来说,第一要务就是深化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有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

本次论坛期间,11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分别就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河北尚义四台遗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贵族墓地等考古发现及收获作了主题报告,这些考古发现都与中华文明探源紧密相连,也是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入围、入选项目。来自全国考古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等一百五十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跨学科、宽领域、多维度的交流和研讨,提出了新思想、新见解、新理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