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生活智慧》:贰、为政篇:0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曾仕强 天天即时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2023-06-19 16:21:53

为政第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资料图片)

主旨

孔子评论法治与德治的优劣。

注释

①“道之以政”是以法制禁令来领导人民。

②“齐之以刑”指用刑罚来整饬人民。

③“民免而无耻”是人民仅能苟免于刑罚,并无羞愧心。

④“有耻且格”指人民会有羞耻心,而且能不断地改善自己。

今译

孔子说:“以各种法制禁令领导人民,用各种刑罚来整饬人民,人民只求免于刑罚,并无羞耻心。如果能以道德去感化人民,以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羞耻心,而且能跟随在位者的领导持续地改善。

引述

孔子认为礼治优于法治,但是实施起来,却难于法治。所以礼治没有做好以前,不能不用法治。就算礼治实施得很多,也不能完全废掉刑罚。一般人认为孔子重视礼治而轻忽法治,甚至主张不用法治,实际上是十分严重的误解。以德化来教导,用礼法来规范,这才符合孔子的主张。

法治是德治的基础,没有法治,德治很可能流于空谈。孔子主张为政的目的,是德化,使人民知耻,自动走上正道,而不为非。所用的方法,为身教,产生影响力来感化人民。他并不反对刑治,只是在德治未能实现之前,姑且兼采刑治。主要用意,在避免人民只怕犯法受刑,却不能自发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自我要求

(一)我们常说爱的教育,以为打骂都是有害无利的。实际上爱和限(限制)应该并重,有限制才显得真爱,否则便是放纵或溺爱。

(二)把礼治和法治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才是孔子倡导礼治的原意。若是分开来看,礼法便成为理想而难以具体落实。

(三)心里产生羞愧的感觉,并且知过能改,才有资格实施礼治。否则只是害怕受罚,不能提高品德修养。

建议

羞愧的心理反应,十分宝贵。只害怕受刑罚,却失去羞愧心,就算能够改过,也不能持久。

标签: